淮阴信息港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震惊全网的上海儿媳伦理大戏,我不敢看

2022-12-09/ 淮阴信息港/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做足了“炫耀”姿态。引得一番羡慕嫉妒后,儿媳还不忘再秀一波优越。有人询问海鲜渠道时,她稍显刻意地表示
海外代充平台

做足了“炫耀”姿态。

引得一番羡慕嫉妒后,儿媳还不忘再秀一波优越。

有人询问海鲜渠道时,她稍显刻意地表示:

“统一回复……不是外地寄的,快递没通……上海送过来的。”

此话一出,更多人好奇了。

上海防控阶段,多少明星富商都为了面包白菜发愁。

而她婆婆竟能直接同城投递米其林餐厅海鲜大礼包,没点“本事”还真不行。

为了表示自己婆婆的确不是一般人,儿媳还特意附上了婆婆的官方美照。

注意啦,是未经打码的原图,有名有姓有名牌。

最后儿媳还不忘向婆婆表达祝贺:

“恭喜婆婆第一季度GDP全国增速第二好成绩。”

如此指名道姓,让网友都大感震惊。

不得不再三确认:

“图九是你婆婆吗?”

而儿媳一点也不带犹豫:

“嗯,今天在新闻上。”

这样一来,大家很快就根据照片扒出,

这位婆婆疑似是江西省一位正处级领导干部。

而江西也的确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省GDP增长6.9%,居全国第二。

如此一来,处长婆婆的身份就“坐实”了。

那么问题来了,儿媳这番迷之操作究竟为何?

按理说,家里有这么一位高官,基本都低调处事。

而儿媳却如此高调宣布,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她婆婆拥有“特权”。

再结合她在朋友圈中,略显矫情地表示:

“(我)对海鲜过敏。”

这就更耐人寻味。

作为一家人,婆婆竟然不知道儿媳海鲜过敏,关系不好石锤了。

当然这只是从这条朋友圈中,最容易推测出来的。

更精彩的,还是那些暗戳戳的“小细节”。

儿媳特地强调这是“米其林餐厅”的海鲜大礼包。

作为一种评级标准,“米其林”代表了餐厅的高档次。

2022年上海一共评定47家,最贵的人均消费为6747元。

据知情人分析,儿媳图中晒出的这些海鲜,如果真的全部来自米其林专送,起码要5000-10000+。

如此高昂的价格,再看看这位处长婆婆的工资水平,

据江西体制内人员爆料,处长就算加上各种补贴、公积金等月收入也不过大几千元。

如果仅靠工资收入,肯定很难消费米其林餐厅,况且出手就是海鲜专送。

如此高档的消费,钱从何来?

你品,你细品。

不得不说,儿媳这番操作,把处长婆婆狠狠拿捏了。

上海媳妇、处长婆婆、米其林海鲜……

这些敏感的字眼,串联起来,拼凑成一个充满无尽遐想的“特权”事件,迅速引爆舆论。

当然,争议最大的就是儿媳的“动机”。

有部分网友坚信“阴谋论”。

嫁入高官家庭的儿媳,双商不至于如此低下。

为了炫耀所谓的优越感,不惜自爆婆婆身份。

唯一可能就是儿媳为了报婆媳私仇,不惜“扮猪吃老虎”。

利用上海疫情,故意误导舆论,攻击婆婆。

而这也是有迹可循的。

婆婆明知儿媳海鲜过敏,还给寄了一大箱海鲜。

如果真休克了,上海120现在可不好叫。

可见婆婆并非真心相送,大概率是给自己儿子吃的。

那婆婆有没有送儿媳能吃的东西?

从朋友圈晒图看,没有。

所以儿媳晒了一堆婆婆专门给儿子吃的东西,还特意配上婆婆上新闻带名牌的工作照,真只是炫耀或者感谢吗?

细思极恐。

当然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儿媳只是情商太低。

为了炫耀不小心就翻了车,无意波及婆婆。

至于处长婆婆动用“特权”一说,有上海网友现身说法,表明“海鲜大礼包”普通人也能买到。

从最终目的来说,儿媳陷害婆婆,似乎也有待商榷。

就算婆媳有矛盾,毕竟还是一家人,而不是两口子闹离婚争产,得互相陷害的那种。

婆婆出事了,儿媳肯定也讨不着好,故意自爆未免太害人害己。

虽说儿媳对海鲜过敏,但结合整个凡尔赛文案来说,说不定有夸大的成分。

所以,儿媳可能只是单纯的蠢。

以上网友们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孰是孰非,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儿媳目的何在,处长婆婆都无法独善其身了,

别人家连饭都吃不饱,看看人家处长的儿媳妇,家里海鲜都放不下……

这样的反差,肯定会惹怒大批网友。

果不其然,一些愤怒的网友,将此事反映给了给江西红谷滩区宣传部,要求严查处长婆婆。

对方工作人员给出回复:

已注意到相关报道,并已经将情况上报。

又有记者联系到了江西省统计局,工作人员则称:

已知晓此事,正在了解情况。

截至目前,官方还没有进一步通报。

其实事情发展到现在,真相或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儿媳将事情闹大,已经不失为一件好事。

要是个个都闷不吭声、精明低调,世间罪恶哪还有被揭发的机会呢?

婆媳矛盾是小,背后是否能牵扯出利益链才是关键。

现在的上海,或许真的需要这样的契机,来一记“重拳”。

才能安抚因阶级矛盾被放大,而时刻处在愤怒边缘的普通民众。

前几天,一位记者公开了一段录音。

短短30秒,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在这段录音里,上海一位90岁的独居老奶奶,一直在带着哭腔表示感谢:

“谢谢你啊,谢谢你们啊,真的谢谢。”

为什么她会带着哭腔道谢?

原来在疫情封控这段时间里,她一个星期只靠一棵卷心菜过日子,家里连霉烤麸、腐乳都吃光了。

而她不会用手机,也不想麻烦居委会,因为知道国家有困难,

“国家发的这个菜,这一个卷心菜,我要吃一个礼拜,要一点点一点点地吃。”

记者问她,“那些蛋啊奶啊肉啊的呢?”

她说,“都没有。”

真的无法想象,这位90岁的老奶奶,是怎么一颗卷心菜吃一周的?

她这段时间过的有多辛苦、多难熬?

当记者表示接下来会为老人送上相应的物资,老人听完后,几乎是哭着颤抖着感谢给予帮助的人。

这一幕真是无比辛酸。

一边是90岁高龄独居老人,一边是年轻气盛的处长儿媳;

一边是一颗菜吃一周,一边是多的吃不完的“米其林海鲜大礼包”;

一边是奢华的富人,一边是穷困潦倒的平民;

可能正因如此,那位躺在家里,坐收米其林海鲜大礼包的儿媳,才会引起公愤吧。

要知道,那则“幸福感满满”的朋友圈,刺痛的不仅是90岁的老人。

更是刺痛了上海无数为口粮发愁的人。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贫富差距,就被这样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差距,随着疫情还在不断放大。

而这正是大众愤怒值不断上升的根源。

疫情之初,原本应该占据主流的“拉警报”“亮红灯”“买菜难”等话题,

却被“我要买咖啡”“时装秀搬到核酸现场”“门口挂奢侈品包装袋”等替代。

高档小区国资银行带头送吃喝,低端小区蔬菜都抢不到;

房价高的区域物资丰盈挑挑拣拣,房价低且封控的区域物资匮乏哭天抢地;

加之上海名媛们,例如处长儿媳之流,也不负众望,极尽精致利己和拜金本能,时不时上演特权主义。

这些格格不入的话题,第一次将上海浓厚的“阶级差距”逼真地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此外,某些人的胡作非为,更是将上海强烈的贫富差距,暴露无遗。

“处长婆婆送海鲜”引热议,只是其中一个缩影罢了。

发达的商业社会,利益至上是其根本宗旨,利益至上了,人伦道德就至下了。

而上海很好地承袭了这一点。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民众的艰难和愤怒,不难理解。

本文作者:拂苏,一个时而清醒、时而纠结的文艺女青年。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励职派”(ID:xzzhichang),转载请联系公众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