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平台 全国多地开展“全民戴口罩”行动。 撰文|汪航 “所有居民外出时务必严格佩戴口罩,并对身边未佩戴口罩人员进行及时提醒,让佩戴口罩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风尚、成为一种文明。” 11月3日,河北省定州市下发“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倡议书,称在定州市全域内所有生活、工作、学习、出差、旅行的人员要养成佩戴口罩的习惯,做到“凡进必戴”“应戴尽戴”,并通过学生带动家长、长辈劝导晚辈,推动形成自觉佩戴口罩的良好社会氛围。 “医学界”不完全统计,近日,全国已有湖南、黑龙江、山东、陕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开展了“全民戴口罩”行动,并称要把“佩戴口罩当成一种义务”。也有地区称,将对不遵守规定的人和事严肃查处。 多地开展“全民戴口罩”行动 11月9日,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开展“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的倡议书》。 倡议书称,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能力强,已有多例因不戴口罩或佩戴口罩不规范导致同一时空人员感染的案例。 倡议书还对佩戴口罩的场景进行了详细说明。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和乘坐厢式电梯和火车、长途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规范佩戴口罩。 此外,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倡议书建议规范佩戴口罩;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必须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就诊途中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哪些人要须高度重视佩戴口罩?倡议书表示,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等,外出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切勿扎堆聚集。同时,机关干部要带头佩戴口罩,争当这一行动的“践行者”“宣传者”“监督者”,并带动身边亲友科学规范佩戴口罩。 早在10月14日,哈尔滨在全市开展了“口罩行动”,要求医疗卫生等重点机构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应戴尽戴”;市民群众进入人员密集场所和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凡进必戴”,并对口罩的佩戴方式、频次进行了详细说明。 除昌邑市、哈尔滨市外,“医学界”不完全统计,湖南常德高新区、张家界市,山东栖霞市、陕西柞水县、广东湛江、黑龙江绥化市等地均开展了“全民戴口罩”行动。 部分地区是以倡议书形式倡导“全民戴口罩”,如昌邑市。也有地区出台了相关惩戒措施,如陕西柞水县在通知中要求,全域范围内,所有离家外出、进入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全时段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不遵守规定的人和事将由公安、市监、城管、镇办及单位按规定严肃查处。 口罩佩戴,国家有哪些规定? 普通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哪些场景和情形需要戴口罩?口罩选择及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国家已有相关规定。 2021年8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对戴口罩指引和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护指南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和《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并沿用至今。 当时,两份文件出台的背景是,我国新冠流行株为德尔塔变异株,其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先后波及多个省份,面临疫情传播进一步增大的风险。 新版戴口罩指引中,重点职业人群主要涉及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三类人群。对普通公众来说,需戴口罩场景和情形包括: 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4.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 5.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6.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编辑:赵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